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有了制度,遵守制度,我们才能和谐有序地生活。下面,我就给你们讲一讲我的故事。春天,当院儿里的玉兰花开放时,我这个喜欢花的人怎样会不关注呢?看着这洁白无瑕的玉兰花,可真想摘下来几朵啊,可是居委会的奶奶们不让。于是我就趁没有人时,偷偷地爬上了栏杆,把手伸到离花有几厘米的地方,刚要摘,一位经常在外面散步的奶奶叫住了我。此时,我的心跳飞速加快,冷汗也一直在冒。我尽力压抑住自己紧张的心情,扭过头去对那个奶奶说:“奶奶,我是在闻花的香味呢,由于我的鼻子不太灵敏,因此要凑近才能闻见。”奶奶说:“闻味儿就闻味吧,你把手放到树枝上干吗?你不会是想摘花吧。”我没有办法,只好都说了。奶奶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你怎样能随便摘花呢?如果我们大家一人摘一朵,那别人还怎样看花啊!”我羞愧地说:“我知道了,以后不再这样做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何事,都要遵守制度,比如:过马路时,一定不能闯红灯;看电影时,不能大声说话……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遵守制度,那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妙。走出“制度” 幽谷,我的所爱。我最喜欢在无游人的季节,独自踏上这无人的小径,不是欲扮陶渊明的隐士之风,也不为追求“踏雪寻梅”的浪漫抑或“独钓寒江雪”的超脱,只因想走出那个由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制定的制度,在天然之中得以陶冶,找回那迷失在都市混乱之中的真我。静静的深潭,恰似一位身藏不露的隐士,倒映着夕阳一抹淡淡的余晖。坐在潭边大石上,竟发现鱼儿一群群聚拢过来,自在地向我摆尾致意。我惊异了,蓦然想到钓鱼池中的鱼儿,它们不是生活,只是玩偶,它们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而潭中的游鱼,平静而无忧地生活,它们并非得到神灵的护佑,而只是生活在天然的最平常的制度中……痴痴想着,竞至于伤感,看见水中映出我真情流露的面庞和双眸,我知道此时的我可以尽情地渲泄。天然的制度中,万物本是互相融合、互相感激的。我们可以感激周围的人和事,而周围的山川草木、虫鱼飞鸟亦可感激我们,而达到“独怆然而涕下”的境界。而出了这幽谷,步人天天面对的社会,在人类的制度下,男人要觥筹交错地寒暄,女人要极尽妩媚地微笑,每个人活得刻板、生硬,原本因力图完美而导致丧失本色的人类,再也无法感知天然的清纯与生活的细腻甜美。对着旷野,对着深潭,感受着天然的抚慰,回到这正常的制度中,我才觉得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清新而洒脱。对苍天诉说我心中的压抑,而苍天却给我一个会心的微笑并告诉我:“放下那些自私的制度,或许,你会发现天然的制度同样适于你们人类。”是啊,人类从出生之日起便觉得自己是全球的宠儿,可以完全不守制度,任意改造社会。诚然,这种心理造就了一个所谓文明全球,然而随着历史脚步的移动,自我的固定行为渐成了人类自创的制度,这个制度有益于提高的内容固然不少,但自私的成分也渐渐筑起了人类与天然的一道屏壁,阻断了主宰世间的规律与我们制度的互通,于是这自创的制度逐渐沦为唯心和扭曲的制度,致使很多人迷失了本性。或许,大众该反思一下了,或者像我一样走出制度,走入天然的怀抱,理一理生活的得失,反省一下自己的自私与狭隘,找回那些原本也适合我们的天然规律。走出幽谷,我奇怪地问住在这儿的老人,何故不围起水潭收门票?老人安静地说:“门票是人类的制度,而天然却希望无私地敞开双臂拥抱她的每个儿女,她不需要也不愿意要门票。” 是的,天然母亲广博而大度,她仍在苦苦守候,等待迷途的最智慧的孩子,走出自定的小制度,和谐而美妙地谱写真诚的文明,满载清新而洒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