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历史简介 台儿庄历史? 血战台儿庄历史简介

一、台儿庄历史?

台儿庄为山东省枣庄市辖区,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辖5个镇1个街道,351个行政村。台儿庄为山东南大门、江苏北屏障,历来为兵家、商家必争之地。1938年春,发生在此的台儿庄大战,歼敌万余人,英雄的台儿庄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被全球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将成为全球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全球第三座二战城市,全国唯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二、台儿庄历史原型?

在抗战时期有个著名的“台儿庄大捷”,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意义非凡。

这个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与江苏搭界,因此向来有“山东南大门”、“天下第一庄”之称。由于台儿庄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心地段,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但由于地势太过低洼,每到汛期总是会遭受洪灾,到了唐朝,大众为了免受洪水的侵扰,就搭建高台,生活居住,“台庄”的名字由此得来,后来又改成了台家庄。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唐朝时有台氏一族在此居住,于是就把这里称为“台家庄”,唐朝建立的准提阁内,碑文上也出现过“台家庄”的名字。

那么,台家庄何故又改名叫“台儿庄”呢,这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历史故事。

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最喜欢微服出游,有一次,乾隆爷在私访江南的途中路过台儿庄,见此地水城相间,别具一格,非常喜欢,就在这里多住了几天。

抗战时期著名的“台儿庄”,竟是因一个小书童而得名

这天,乾隆爷带着人在城内闲逛,恰巧碰见城里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娶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非常热闹。乾隆爷本来就是个喜欢热闹的人,看到有这种喜事,就从旁边店铺里借来了纸笔,挥毫泼墨写了一个上联,连同三枚铜钱,让侍卫送到了喜事的主人家。

这家人也是大户人家,自有认人识人的眼光,收礼的账房先生一看送物品来的侍卫,无论穿着打扮还是气势,绝非普通人家,再打开上联一看,写的是:“三个铜钱贺喜,嫌少莫收,收则爱财。”

账房先生看后,不由苦笑,对当家人说了这件事。主人一看,也很为难,收与不收都是难题,若是收了,好歹也是本地大户,落个爱财的名号终究不好,若是不收,又怕得罪了来人,为家族带来无妄之灾,真是左右为难。

正当主人心急如焚的时候,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孩子从里屋跑了出来,恰巧看到了这个上联。这个孩子在私塾上学,智慧伶俐,机智过人,一看这上联,想也没想,脱口而出对出了下联:“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

抗战时期著名的“台儿庄”,竟是因一个小书童而得名

主人听到小孩子的下联,大喜过望,于是先收下了乾隆送来的三枚铜钱和上联,又命人写下了刚才的下联,送了回去。

乾隆看罢下联,觉得对仗工整且不失体面,非常欣赏,于是顶着“好吃”的名头来到主人家,表明了身份,并参加了喜宴,还亲笔御赐此地为“天下第一庄”。

主人觉得今日乾隆皇帝能大驾光临,全靠家族里出了个小天才,于是就用接新娘的花轿抬着他,在庄里走了一遍,让全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一时刻,“乾隆爷戏出上联,小书童巧对下联”的事务就被传为了佳话,大众都觉得非常光荣,于是就将此地改为“抬儿庄”,后来又逐渐演化成了“台儿庄”。

三、「台儿庄古城」一个何景点,有何吸引人的地方和历史典故?

台儿庄古城属于枣庄市的台儿庄区,在鲁,苏,皖一带还是比较有名气的,是耳熟能详的台儿庄大战遗址,第二点是京杭大运河途经地,第三点,可能在古代是比较繁华的商埠,因此他叫做台儿庄古城吧,虽然里面古建筑真的没有几许,然而夜景真的是特别好看,尤其是乘船观赏时,这个古城是出奇的大,比之前去的任何一个古城都要大的多,里面的物品基本大同小异,酒吧一条街,小吃一条街,传统特色一条街,然而有一点不同的是,这里有卷煎饼啊,还是建议来体验一下的。

我引用一下百度百科:台儿庄古城,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和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古城肇始于秦汉,提高于唐宋,繁盛于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称(清乾隆赐)。[1]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城。[2]为民族AAAAA级旅游景区,有“中国最美水乡”之誉。[3]

台儿庄古城,被全球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古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台儿庄古城内有古河道、古码头、中华古水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波兰首都华沙同属全球上仅有的两座因第二次全球大战炮火毁坏而作为全球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3]

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操作教育基地

来自于米8的实拍,门票的价格网上还是有一些优惠的,欢迎大家来台儿庄旅游,同时也欢迎来商贸之都临沂考察旅游。

四、台儿庄古城历史背景?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承袭了历史上南北交融与中西合璧,也是京杭运河保存完好的一段。这里有各种民俗表演,有舞龙舞狮、乾隆下江南等。“天下第一庄”。

起源于枣庄地区的柳琴戏,既有鲁南地区戏曲的内涵,又有运河号子的特色。船形街,长110米,形似扬帆起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风平浪静”。内河摇橹船是一大特色,而船妹子则是船上那颗闪亮的明珠,声音空灵、宛转悠扬,夜晚灯光点缀、似梦非梦。又是每年一次的元宵节,又是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日子。当夜幕降临,灯火伟大,流光溢彩,千盏花灯交相辉映,仿佛置身于童话全球里。

历史上的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带,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招幌博物馆对著名中华老字号进行了复原,展陈1940年以前各式招幌500余件,再现运河沿线地区的商业风情。悠悠古运河千年流淌、生生不息,漫步在台儿庄古城内,踩在苔痕斑驳的青石古道上,听着古道旁的蜿蜒流水潺潺作响,不见沧桑、心境澄澈。趁春暖花开、春风拂面,去台儿庄吧!它让一个北方孩子,彻底爱上了江北水乡。

五、灵隐寺历史典故?

无论兄弟们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便在此处建寺。据传说,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称为“灵隐石”,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所化。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成为灵隐寺的宝物其中一个。

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其中一个。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一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六、泉州历史典故?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许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

七、蓬莱历史典故?

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仙岛屿,被认为是仙境之地,是神仙们的居所。其典故如下:

蓬莱三仙。相传,唐朝时期,有三位来自蓬莱岛的神仙,分别是李彦、李俨和李厚,他们身穿白衣,手持仙剑,行走于人间,为百姓解决疑难难题,治病救人,被大众称为“蓬莱三仙”。

蓬莱仙境传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仙,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何,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何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

八、迁安历史典故?

迁安的历史典故不少,如唐王征东,老马识途,棒打龙山头,女蜗补天,还有轩辕故都,等等,欢迎来迁安作客。

九、国庆历史典故?

早在唐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国庆的说法。唐玄宗当政期间,满朝文武呼吁将唐玄宗的生日八月初五这天定为“千秋节”。千秋节盛行后不久后又改版升级为“天长节”,庆祝形式更加浩大。后来,为了庆祝明治天皇的生日,日本遣唐使还把天长节带回了日本。明清时,“天长节”又演变成了万寿节,这个节日也成了与元旦、冬至一样重要的节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每年的10月1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民族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民族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民族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民族的标志,反映这个民族的国体和政体。

十、莫高窟历史典故?

莫高窟建立于十六国时期。

在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这本书中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一个僧人乐尊经过这座山,忽然看见金光闪耀,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手来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这个洞里修禅,给了名字叫“漠高窟”。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