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句是何意思
骈句,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并提高。它与诗词歌赋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同样是中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骈句的形成受到了汉代辞赋的影响,逐渐演变为一种以对仗工整、句式对称为特征的文体。
一、骈句的定义与特点
骈句的“骈”字小编认为‘说文解字’里面解释为“驾二马也”,意指两物并列、成双对偶。而“句”则是指句子,骈句因此可以领悟为由对偶句构成的文体。骈句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句法结构的对称性、词性的对称性以及对仗的工整性。
1. 句法结构的对称性:骈句的句法结构通常分为整体对称和上下联内部对称。整体对称包括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对述宾结构等;而上下联内部对称则包括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等。
2. 词性的对称性:骈句中的实词和虚词使用讲究,通常会出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对称关系。
3. 对仗工整:骈句要求将事物划分为许多“事类”,并用相同“事类”的词语相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等。
二、骈句的形式
骈句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四六”句式上,这种句式以字数为基础,通常分为下面内容几种情况:
1. 四四句式:四字句与四字句相对,如“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 六六句式:六字句与六字句相对,如“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3. 四六句式:四字句与六字句相对,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这种句式的灵活运用,使得骈句在表达上更加丰盛多彩。
三、骈句的平仄与用典
骈句的平仄是指古汉语的声调,平声与仄声的交替使用增强了骈句的艺术审美。骈句的用典则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其中一个,常常引用古代事件或古人语录,以追求文章的典雅与含蓄。
用典的方式包括剪裁融化和藻饰。剪裁融化是将古代事件或语录进行改动,使其符合对仗要求;而藻饰则是通过华丽的辞藻来增强文章的审美。
四、骈句的历史地位
骈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魏晋时期开始,骈句逐渐成为文坛的主流,尤其在唐宋时期,其影响力更是显著。虽然在中唐后骈句被古文所替代,但其在文学史上发挥的影响不可小觑。
拓展资料
骈句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凭借其对称的句法结构、丰盛的词性对称以及工整的对仗,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殊魅力。通过对骈句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其艺术审美,还能更好地领悟中国古代文学的丰盛内涵。骈句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格,值得我们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继续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