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路颜回传
出自《论语》第十章节,子路颜回传。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何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
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二、子路颜回的故事
子路生于周景王三年九月初七日。周敬王四十年冬闰十二月,卫乱,先贤仲子结缨而卒。周敬王四十一年三月初三,卫庄公赐葬 * 渊。乃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其嫡长子孙南宋以前居山东济宁,自40代嫡长孙仲基护康王赵构南渡後,其嫡长子孙世居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盛泽镇。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虚心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
三、孔子误会颜回的故事
孔子中年之后,曾周游列国,聚众讲学。颜回为了进修老师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聪明,也跟着孔子辗转千里,游学四方。一次,他们自卫赴陈,途经匡城,被匡人错认为仇人阴虎,四处围捕。
孔子师徒只好东躲 * ,才幸免于难。躲藏之际,粮吃完了,钱花光了,孔子和颜回已几天几夜粒米未进,饿得浑身没有一点力气。
在这种困难情况,孔子只好白天黑夜都躺在床上睡觉,借以忍让饥饿。颜回平时特别敬爱老师,现在眼看老师遭受饥饿的折磨,真是忧心如焚。
他想;我还年轻,也许能忍让些日子,老师已这么大年纪,怎样受得了这种折磨?万一老师在这里有个三长两短,怎样是好?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向人行乞,万万不能让老师再忍饥挨饿。这天,颜回拖着虚弱的身体出去乞讨,恰好遇到一位好心的老婆婆。
颜回与诸弟子间的交往深得孔子真传。颜回,字渊,少孔子三十岁,向孔子请教仁德之道,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回生活简朴,陋巷之中,箪食瓢饮,然而不改其乐。他的德行令人钦佩,孔子多次称赞他。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他孝顺父母,为人虚心。孔子对他颇为器重,曾说他有德行。
厓耕和仲弓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厓耕字伯牛,因患恶疾,孔子前往探望,执其手慰问。仲弓,字仲望,问政之道,孔子教他怎样治理民族。
厓求,字子有,为季氏宰。他聪明能干,孔子对他的评价颇高。
仲由,字子路,性格直率,好勇胜人。他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告诉他要先教导百姓,再使他们勤奋。子路对孔子的教诲心悦诚服。
某日,孔子误会颜回行窃食米之事,事实上颜回是由于见煤烟掉入饭中而取食之。此事引发孔子的深思和弟子们的争论。孔子最终明白了颜回的仁德之心,赞叹不已。这个故事小编认为‘吕氏春秋》和《孔子家语’里面均有记载。其实这只是后人编的哲理小故事,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情节。事实上,关于颜回和仲由的故事还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情节。例如颜回由于爱进修而与人争执三八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的难题等等。这些故事都展示了颜回和其他弟子们的聪明才智和品德之美。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走,二人打着赌,去找孔子评理。
孔子问明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不跟老师顶嘴,见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买布的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他表面上服从,心里却想不通,认为孔子已年老昏聩了,便不想再跟他进修。第二天,借故家中有事,要告假,孔子明白他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允了。颜回临行前,孔子要他办完事即回,并嘱咐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回家路上突然遇上了雷雨,电闪雷鸣,颜回急忙钻进路边一棵大树,想避避雨。猛然想起老师“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老师也是好意,且听他的吧,就从树下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大树拦腰劈断,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如此灵验,难道我还会吗?
颜 * 到家已是深夜。不想惊动妻子,就用随身佩剑,拨开了住室的门栓,点上昏暗的蜡烛,忽然看到妻子的床上睡着两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以为妻子不守妇道,拔下佩剑,举剑欲砍,此时他又想起了孔子的第二句话“不明勿动手”,他端近灯烛一看,床上睡的只是妻子和妹妹,内心不禁羞愧万分。
天明,颜回返回,见了孔子,跪地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特别佩服!无论兄弟们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三个人哪!无论兄弟们事前怎样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务呢?
孔子扶起颜回笑着说:没何,只是观昨日气象,估计会有雷雨,因而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负气走的,身上还带着佩剑,因而才告诫你“不明勿动手”。孔子又开导颜回:我知道你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年老昏聩,不愿再跟我进修。你想想:昨天我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你是对的,他输的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一声跪在孔子面前: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确以为老师年高昏聩呢,真是惭愧万分!从此后,孔子无论去到何处,颜回就再也没离开过他。
你说的应该是这个。